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6月, 2016的文章

夏至中暑要小心 (二)

圖片
星島日報 . 運動醫道    24/6/2016 談談刮痧防治中暑。很多香港人對刮痧並不陌生,很多人像我一樣,小時候便已經拿着湯匙,幫娘親刮痧,以治外感及肩頸背痛,想起來,這個應該是我最早操作的中醫治療。  刮痧的好處是很早以前在上一輩已經學會,以湯匙或專用的刮痧板,在病人身上順序重複刮動,使皮膚出現紅點,稍稍突出,這些中醫稱為「痧」,出痧意味着氣血瘀滯之邪排出,以達到疏通經絡、活血化瘀的目的。近年來,不少刮痧治病的研究都以科學性的研究方法,去證明刮痧的功效,不僅在治療肩、頸、背等部位的痛症有理想效果,對很多內科病證,如外感發熱、高血壓、胃痛、小兒腦癱等都有明顯的療效。 在防治中暑方面,可以湯匙或刮痧板為工具,在工具上蘸一些按摩油或水,在背部沿脊柱兩側,由上而下各刮三十次,皮膚會出現紅紫痧斑,再由胸骨第一節旁開約一點五吋處由內向外刮十五次左右。常有人問,刮痧可否由下而上?明代醫家張景岳在《景岳全書》曾說:「蓋以五臟之系,咸附於背,故向下刮之,則邪氣亦隨而降。凡毒氣上行則逆,下行則順。改逆為順,所以得愈。雖近有兩臂刮沙之法,亦能治痛,然毒深病急者,非治背不可也。」一般刮痧在背部向下刮動,以使邪氣下行為順,以除去暑濕之邪。   有嚴重疾病、老弱、孕婦、血液疾病、皮膚破損、過飽過飢都不宜刮痧,刮痧時不宜太用力,並非出斑愈多愈好。刮痧時注意保暖,刮痧後應多飲開水,休息半小時,半小時內不宜洗澡,刮痧後亦應待痧斑退去,才進行下次刮痧。一般情況下,痧在兩三天內會消退,打算到沙灘暢泳的愛美人士,要考慮清楚,才進行刮痧啊!

夏至要小心中暑 (一)

圖片
星島日報 . 運動醫道    19/6/2016 近日有位病人 ,到了柬埔寨吳哥窟旅遊,柬埔寨天氣炎熱,在當地已有輕度中暑的症狀,感頭暈、噁心、尿少,回到香港還是感到不適,頭痛、身重、皮膚曬傷痕癢。 夏至將至,談談中暑。在炎熱環境下活動或運動,人體流失過多的水分及電解質(納鹽),引起脫水及電解質異常,出現無力、倦怠、頭痛、噁心、無尿等中暑症狀。嚴重的中暑情況,可能會因電解質異常,引起肌肉抽縮疼痛,可持續數分鐘;亦可能影響心臟及血管功能,出現暈眩、短暫神智不清、脈搏急速及微弱;體溫太高亦可引起中樞神經障礙,甚至可能出現休克,血液異常凝固,或傷及內臟。 一般人以為長期在戶外日曬的環境下才會中暑,其實在室內活動或運動,甚至坐辦公室有空調的環境下亦有可能中暑。一些長期在空調環境下的上班族,可能會因身體內調節出現問題,或室內空氣流通不足,毛孔開張及收縮失常,以致體內熱氣不能排出;亦有部分因穿梭空調房和室外奔波的上班族,毛孔一開一收,亦有可能中暑。    之前,我們介紹過《溫熱經緯》的清暑益氣湯,以西瓜翠衣、西洋參為主藥,加上麥冬、石斛、荷梗、黃連、知母等,以清解暑熱。西瓜翠衣是西瓜皮,與冬瓜皮一樣,同樣可以解暑利尿,亦可物盡其用。夏天街巿亦有不少粟米鬚,煎水飲亦是利水消暑的好食療。除了食療,刮痧亦是防治中暑的好方法,下回再談 。

端午節養生秘訣

圖片
星島日報 . 運動醫道    12/6/2016 前幾天我整理衣櫃,把夏季的衣物放進衣櫃中。「未食五月糭,寒衣不入籠」,每年我都是端午節前後才把衣櫃換季。端午節前後,天氣開始熱定了,不少人已感覺到真是沒有最熱,只有更熱。 一般人提到端午節,便想起屈原的傳說,加上包糭、划龍舟等活動,使端午節熱鬧起來。但古人把五月五日稱作端午節,是因為此日為正式進入陽氣最旺的日子,所以把此日稱為端午節。古代這個時節,山林間瘴氣尤重,而動物昆蟲特別活躍,加上天氣炎熱,細菌容易生長,故多傳染性疾病。古人認為瘟疫尤多,故每逢端午節便會於門口插上艾葉、石菖蒲。 石菖蒲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(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.)的根莖,性味辛、苦,溫,能開竅寧神,化濕和胃,人們將之掛於門上,可以驅鬼辟邪。艾葉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(Artemisia argyi Levl. et Vant.)的葉,香港人並不陌生,常用作艾灸的其中一種中藥,性味苦、辛,溫,能溫經止血,散寒調經,安胎,用來預防瘟疫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,常以煙燻方法,達到除疫避蟲的作用。 小孩於端午節時,亦會佩戴一些中藥香包,內含艾葉、木香、藿香、小茴香和桂枝等成分,具芳香化濕、開竅避穢之功效,與石菖浦、艾葉的避穢臭、除瘴癘的概含相似。這些都是中國早期的香薰療法,單純以中藥香包未必能對付蠓患,但中藥有助提神醒腦,有助改善夏日濕濁之氣令氣血困阻,精神不振的症狀,對提高免疫力,還是有幫助的。  

鼻敏感茶療

圖片
星島日報 . 運動醫道    1/4/2016